20140227新生公園共學記錄之借物與推打

【圖說】

  • 領隊翔爸當日記錄:宇航今天心情不太好,剛到時想先獨自玩,憲騰熱情地找宇航卻一直被拒絕,最後演變成衝突。瓜媽正如往常輕聲細說地同理宇航。
  • 我補充的記錄:宇航昨天完成一項壯舉~~騎滑步車到二公里遠的家樂福! 當媽的我陪他完成也高興,卻疏忽了這件事對二歲半小孩來說體能上超出負荷,當晚他睡得並不安穩,頻頻醒來亂踢惡夢喊話,今早不像每天開心主動要騎車陪哥哥上學,是看哥哥興致勃勃邀他,他才一起騎車出門,一路上到早餐店之後到學校,我有納悶他騎車速度普遍落後很多,臉色也不大對勁,直到哥哥進教室後,要帶他回家收拾東西帶肚妹,他才說他不想騎車,我提車陪他慢慢走,他又說不如我們跑一跑吧?~~回家之後好不容易又出門,卻又發脾氣又撒嬌的,我才仔細回想並意識到他可能"鐵腿"了,身體也疲憊尚未恢復,只是精神還不錯仍想出門,所以還是帶他來共學,不過可能還是影響到心情,首當其衝是憲騰,真是抱歉掃到颱風尾~  憲騰一開始就來地墊上主動拿起飛機玩,由於宇航不願借,但憲騰還是想玩,我還是請他先還來,然後用很快的速度先把飛機藏起來,當時的想法是知道宇航狀況不佳,加上憲騰一開始未借先動手,我想短時間內不可能借出飛機,而宇航當時最想做的事是吹泡泡,先讓他心情好點再說,而吹泡泡小孩都很愛,也許可以有不同的互動模式產生,結果憲騰一直來問飛機在哪裡?想要借吹泡泡也借不到(基本上那是宇航的寶刀,這天來借的小孩都被拒絕了~),於是憲騰氣得大叫,宇航被激怒朝憲騰丟樹枝~~


共學時大家會帶一些玩具來玩,別家的玩具總是少見新鮮,小朋友們互相借或交換時難免有摩擦的火花,大人們就要陪著小孩去面對這樣的火花,在長期的不打罵,用同理心協助他們排解的過程中,孩子們也漸漸學會互相尊重及發展出一套適合他們自己相處模式,大人們則在一次又一次的從旁協助中累積經驗值,然而大人們不總是對的,一個小失誤會導致孩子後續的情緒問題甚至影響到別的孩子安危,這時就需要共學團的成員發揮作用,除了在現場幫忙處理安撫孩子們的情緒,事後大家一起討論可以怎麼做比較好,面對自己的失誤和挫敗其實可以成長得很快,這次瓜次郎的借鼓事件衍生出推打小小孩事件,將事後在臉書團版上與大家的討論,補充說明並整理記錄下來,有時回頭再看,還能提醒健忘的自己和瓜爸,別忘了二歲半小孩是這樣(下面還一個小花瓜以後也會來到二歲關卡~),以及曾經使過的爛招別再拿出來啊!

【前言】
小瓜以前有一陣子很愛打鼓,現在熱情稍微減退,不知道是不是小孩成長必有這樣的一段?目前變成瓜次郎很愛打鼓,喜愛程度勝過哥哥,家裡電腦的youtube搜集一堆日本太鼓和各年度國際樂儀隊表演的影片,他真是百看不厭,家裡當然也有鼓可以打,當年我們還是新婚夫妻到巴里島蜜月時買回一個價值五十萬元(印尼盧比,當時幣值為100美金=9500盧比)的鼓早已成為他與哥哥的玩具,曾經有人送過一組媲美樂團鼓手般的塑膠玩具鼓組(有鼓架的),不過兄弟倆使用率高又打得認真,一個月後塑膠鼓面就一一破裂,最後只能整組丟棄,其他還有奶粉罐,餅乾盒和玩具桶等哩哩扣扣的打鼓道具,連滑步車在剛上手之後都要在龍頭上纏上一個鼓(塑膠桶),好方便讓他到處都能停下來打鼓,到各處館藏參觀時遇到鼓類必定佇足觀看良久不願離開,對於鼓類是如此之熱愛的他,這天遇上了一個問題,一位共學團小朋友帶來一面小鼓,瓜次郎當然想要借,但是鼓的主人不想借給他玩,瓜次郎為此而悶悶不樂一陣子,雖然在公園裡玩別的遊戲暫時引開注意力,在追逐嘻遊中他還不時地發出笑聲,不過他來到我身邊休息時還是會很惆悵的說很想要打鼓,鼓勵他再去借借看,奈何鼓的主人不借就是不借,瓜次郎的失望全寫在臉上,對方媽媽看不過去,借由一次遊戲的機會,讓他們交換玩具,瓜次郎成功地以一塊大石頭(?)換到那面鼓來打,然而打鼓打得興致高昂的時候,主人小朋友卻來要回鼓了!這後續該如何處理呢?


【現場狀況】
今天共學時瓜次郎終於向憲騰借到鼓來打,打得愛不釋手,也因為有很熱情的聽眾諒仔總是聞鼓起舞,所以他更有責任感的樣子,打鼓更起勁。

不過後來憲騰來說他要拿回鼓了,瓜次郎當然正在興頭上不願意歸還,憲騰伸手先將鼓拿回,二支鼓棒還在宇航手上,我立刻介入提議: " 你們一人拿一支鼓棒一起打鼓好嗎?打一打瓜次郎再把另一支鼓棒也還給憲騰?"

瓜次郎立刻點頭說好啊!

憲騰沒表示意見但立刻伸手接過瓜次郎遞來的一支鼓棒,不過他拿到後就端著鼓要走掉的樣子,瓜次郎打不到鼓急得大叫,我攔住憲騰說我來拿鼓給你們二個打好了,不過憲騰說不要,順勢也將瓜次郎手上的鼓棒要搶回去,原本瓜次郎抗拒不願放手,我請憲騰先鬆手,表示我會幫他把鼓棒拿來。

憲騰媽媽也趕到幫忙安撫憲騰,然後我跟瓜次郎說鼓和鼓棒都是憲騰的,要還人家,他也不想一人一支鼓棒打鼓,所以你手上的也要還他,瓜次郎還是不願意。

憲騰媽提議用憲騰不久前從瓜次郎手中搶走的大石頭做交換,憲騰離開去把大石頭找來,這時間似乎讓瓜次郎冷靜了一下,憲騰將石頭搬來,憲騰媽也示範用寶特瓶敲石頭出聲音,瓜次郎看了幾秒,忽然很平靜的說好吧!立刻將鼓棒交出。

憲騰與媽媽離開後,瓜次郎當然發現寶特瓶敲石頭和打真的鼓落差很大,難掩失望,為此我還去借了諒仔的飯匙來敲,不過可能也是敲不過癮,一會兒就自動歸還諒仔,寶特瓶借給好奇的馬修,也要我把大石頭處理掉。

接著瓜次郎看似自己找樂子,在附近繞行遊走,不過,他忽然伸手用力推了小布(一歲)一把,小布往前撲倒,幸好阿翔爸在旁立刻扶起小布,小布無大礙也沒哭叫,我攔住瓜次郎詢問他推小布的原因,他說他在轉圈看到小布擋住就推他。

自此我緊跟在他後面觀察,發現只要是稍微擋住他的運行軌道,他就會想要伸手去"清除",我知道他是在發洩情緒,只好一邊緊跟一邊提醒附近幾戶家長和孩子注意讓路啊!

一段時間後大夥兒相安無事,同時瓜次郎也跟我到另一個角落玩玩石頭雨遊戲,後來不知啥原因我離開了瓜次郎一下,其實也不是距離很遠喔!只是一回神要找瓜次郎在哪時,已見他把阿貴(一歲)壓在地上,這一幕真是嚇到我了第一次見他這樣(以前都是他被大孩子壓在地上的份)

趕過去時,阿貴媽已先到一步分開二個孩子解救了阿貴,我先關心阿貴狀況(還好阿貴沒有受傷),再來靠近瓜次郎,他表示他就是走過來看到阿貴就打他了!

(「心情不好,見人就打」,這樣坦盪盪毫無遮掩的打人理由讓人很難接話啊!不過總比會編派理由好一點......)

帶瓜次郎離開,邊走邊問他是覺得又累又生氣嗎?哪裡累?生氣什麼?

他說是嘎嘎累(阿母我也不知「嘎嘎」是啥~~猜測是身體疲累但他無法表達哪個部位),生氣鼓被搶走,他還想要打鼓,我說明鼓是憲騰的,只要他想拿回去就要還,就像他的玩具飛機借憲騰,如果他想要玩是可以跟憲騰要回來,不過如果憲騰正在玩飛機被他拿走,憲騰也會覺得生氣不舒服,就像他現在這樣,那現在我可以陪他一起做什麼事,可以讓他覺得比較開心呢?

我們剛好走到花園迷宮那裡,問他敢不敢走?
(我假裝沒走過有點害怕的樣子)

他說剛才有來過而且沒有迷路,然後就一副很勇敢很熱心的拉著我在裡面亂繞好幾圈,早知道前面他在發洩情緒時就帶他來這裡繞,就不會傷及無辜了啊!不過千金難買早知道,向小布媽和阿貴媽抱歉!


另外自我反省,一開始我似乎太快向瓜次郎及憲騰提議解決方案,這樣可以快速阻止或延後衝突,但如果能引導他們兩個討論出雙方都同意的方法會更好(當然討論到後來撕破臉也是有可能,那就另外處理~),後來也沒有確認憲騰不表示意見時真正的意願,結果其實他是不同意的,因為我提出的方案明顯是偏向瓜次郎的啊~這樣不公平的處理真是錯誤示範,我會改進。

當孩子正在玩借來的東西玩得很起勁時卻被要求歸還,不知大家怎麼處理比較好呢?

【回應記錄】

宇宸媽其實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大人,例如:我們正開心的欣賞電視,被打斷,我們也會不開心的心情。何況是小孩。。我覺得轉移目標,或是另外創造一個更有吸引力的點,情緒會比較快降低耶!

瓜媽:當初我急著提出那麼奇怪的爛方案就是想延緩瓜次郎被打斷不開心的心情,不過這樣就沒有照顧到物主憲騰想要趕快拿回東西的心情,所以還是得快刀下去讓瓜次郎歸還東西,不過照以前的經驗是他會因此哭超大聲,情緒要很久才能舒緩......我想起今天這次後來他在遊走時發現憲騰把鼓要回去沒有在玩,而是放在推車上,馬修正玩的開心呢!瓜次郎說他也要打,不過我說可以再去問憲騰借時,他立刻說不要就離開了,不久後就發生推打阿貴的事,我想可能有氣憲騰把鼓借給別人吧~

憲騰媽:鼓是憲騰搶了瓜次郎的大石頭後我提議交換的,鼓後後來借馬修這段我沒參與到所以沒注意瓜次郎這波情緒,秀秀,瓜次郎被憲騰推倒在地痛到大哭的事,睡前我問憲騰,他說因為瓜次郎推安祈,過程我沒看到,所以憲騰找到機會就推了,這第三者也太入戲,同樣的戲碼也會上演在今天安祈拿了阿貴的鏟子,憲騰叫安祈去問阿貴,原因有可能是自己想玩,安祈有先拿了憲騰的東西還沒問的情緒在,這兩個都是他很入戲第三者角色,不知是否在借東西時我們傳達的跟他們接收到的是兩回事,所以他們重演的是走鐘的戲碼,小孩借東西當事者想要回,媽媽站小孩一邊,我覺得也沒有不好,因大家應有經驗小孩還想玩但物主要耒要回的經驗,以憲騰來說可以試著跟他說那你數看看數字多少到了我就還你,他如果願意就會說5(運氣好時),再陪著他慢慢數到5,或者倒數54321,給彼此一點緩衝時間,也許他會等一下,我們兩家要開始不打不相識的曰子啦

丸媽:丸丸的個性也會將出借物要回後放在一旁,我的觀察是,因為他不容易出借東西,所以借了一段時間後他就會心慌,怕拿不回來,所以必須先拿回來他才有安全感,至於能不能再借,就看他當時狀況。以下提供二個我看過借東西超強的例子。(二次都是丸丸出借滑步車後想拿回來,但對方想盡辦法延遲歸還。[]:丸丸非常寶貝他的滑步車,所以能出借就很不容易,要能借很久,又更不容易了。)
  • 一次是在華山,偉碩和丸丸借滑步車,丸丸想拿回來,偉碩一番掙扎後歸還,但偉碩發現丸丸沒在騎之後又來借,丸丸也借,就這樣來回2-3次後,偉碩有點不願意還了,一開始偉碩先說再騎一圈,接著是再騎多久,丸丸等了2-3次後,不願意再借,偉碩提議和丸丸比賽(偉碩騎車,丸丸跑步),贏的人可以騎,丸丸也同意了(我蠻驚訝這點的,但猜想可能是這個點子讓丸丸覺得有趣),第一次快到終點時偉碩跌倒了,所以偉碩說他沒騎完全程,比賽不算,(我心裡的規則是沒騎完就是輸了,但丸丸接受偉碩的說法,小孩真的有他們自己的規則啊。),於是再比一次,這次眼看丸丸快扺達終點時,偉碩假裝跌倒,然後變成又沒比完,再比一次,就這樣也來回2-3次,丸丸才真的把車拿回來。(過程大概也有一個小時吧)。後續偉碩仍是繼續努力,說要幫丸丸把車騎到捷運站之類的,最後又成功了。
  • 另一次是在農學,丸丸不知道為什麼將車借給平日沒什麼互動的六歲女孩,陪丸丸去要車時,對方說再騎一圈,丸丸同意,但卻一直沒回來,後來我又再陪丸丸去要車,對方說想再騎一圈,丸丸拒絕,對方馬上問「那可不可以交換?」,丸丸點頭,於是用餅乾交換再騎一圈,但又沒回來,等再陪丸丸去要的時候,對方說他想騎給他媽媽看,丸丸拒絕,但對方媽媽過來幫忙問,丸丸就同意了,最後也是來來回回好幾次才拿回來。
這二次經驗都讓我太佩服二位小孩的毅力了,他們不斷的想辦法,從單向的要求被拒後,開始試著轉成一起玩或是交換等方式,真是太強了啊。

憲騰媽:今晚也跟憲騰說瓜次郎會推人是2歲多的小孩會有的生理發展會想推東西,憲騰就說那借他嚕的東西好了(學步孩推著往前走訓練走路的東西),憲騰會妹妹以後也會這樣,那我們可以跟他玩推牆壁,把瓜次郎的力氣用完,這說法不知是否好

阿翔爸:今天憲騰和瓜次郎好幾次攻擊其他孩子,首先,要請大家用更大的空間看待;第二,他們年紀不同,對這件事的處理方式也要有所不同;第三,對「推打」這個行為背後的源頭(原因)比推打本身要緊。共學時我們再來討論。

丸媽:覺得可以再加幾句耶,畢竟就算是生理反應,推人這件事也不該因此而合理化。或許可以跟他直接討論,二歲多的小孩會有什麼情形,那遇到這樣的情形我們可以怎麼做?或是他需要媽媽什麼樣的幫忙?

憲騰媽:以前沒來共學不會這麼理性想這些問題

阿翔爸:憲騰的想法很有意思

瓜媽:憲騰曾經一度想借瓜次郎嚕滑步車,不過去請媽媽調座椅高度時,忽然變成要調更高讓他自己騎~~當時我在餵肚妹喝奶,沒有靠近協助,瓜次郎後來也跑去玩別的

瓜媽:忽然覺得三月的共學會是非常精彩搞不好小瓜會主動要求回學校好了(因為不會被搶或打~)XD

阿翔爸:調滑步車假如是稍早的事,後來的演變是,他們兩人加上安祈,我們跑去迷宮裡消耗體力了。

丸媽: 瓜媽 雖然知道有點困難,但還是建議別讓孩子打到人或被打到,總覺得,當孩子這樣的經驗比較少時,也比較不會動手。(當然也有例外的)

瓜媽:丸媽:瞭解,今天真是太輕忽,一閃神讓他有機會動手了晚上瓜次郎被哥哥敲到額頭腫一包(是不小心的),是報應吧~~

阿貴媽:昨晚我也在思考,瓜次郎以前有被別的孩子推倒在地,現在變成瓜次郎推倒別的孩子,雖然瓜次郎推的動作是在發洩不滿的情緒,但要如何跟孩子溝通或教他用不傷害別的孩子的方式來釋放不滿的情緒呢?我覺得這也是我會面臨的問題,必竟阿貴有一天也會成為大小孩,我也不希望演變成阿貴去推打別的小小孩,不知道各位對此有什麼想法?

諒仔媽:我自己會覺得出手這件事好像不見得是模仿而來。諒仔大概89個月左右開始,如果有別的孩子(表哥、堂妹們)意圖靠近或侵犯他的玩耍領域範圍時,他除了大叫表達不滿外,也會出手像貓一樣抓他們的頭或臉,但是他生活中並沒有這樣子的模仿對象(我家是養狗,狗不爽時會咬他但不會用抓的),所以某種程度上我比較傾向為是他自己的本能反應,猜想是他還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那樣的情緒引發的動作吧

瓜媽:二歲小孩這時候很容易動手發洩有時候是生理因素,肌肉發展中的關係他也還無法克制力道,情緒累積也是原因之一,而在他有情緒的當下""他任何事他是聽不進去的,以後就是推打人之後就跑掉給妳追,因為他不想聽妳說教,只能先同理情緒並協助引導別的方式去排解和發洩(像有次在客家公園我讓宇航去推倒紙城堡,這次則是帶他去跑迷宮花園),事後(可能隔二三天甚至更久)在找機會與孩子討論之前發生的事,孩子較能聽進去並消化我們想傳達給他的訊息。然而不能期待孩子從此之後就不會推打人了,他會忘記,他依然是二歲小孩的發展中肌肉,大人要有耐心的重覆以上處理模式,同時以身作責,因為他會模仿妳,要拉長時間來檢視成果。以上是翔爸時常提醒我的看似簡單......實際上要不唸他兩句真是很難,畢竟把無辜路人推倒真是很不應該,我還在磨練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