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7 客家文化公園〗 我滿兩歲,我死過兩次

感謝Mandy阿姨為弟弟拍下劫後餘生的照片

小孩成長中,有太多的機會,只要一個不小心,照片就變成黑白的了。




這一次共學團長帶我們來到客家文化主題公園,雖然是一個人工開闢的仿自然景觀園地,但是在大台北中已經算是一個非常難能可貴的好地方。

比方說有個體驗農場,分很多不同的小區塊提供認養,種茶種菜種稻米,給都市小朋友親身感受土地的生命力。



弟弟你手上的西瓜是偷拔的嗎?



其中還有一小段生態溝渠,以大人來說比膝蓋深一點,還不到半身,裡面都是爛泥巴跟小魚,渠中有許多大石頭,很容易吸引小朋友蹲在上面玩水。


我們家長間已經互相有了默契,只要有小朋友靠近水邊,附近一定都會有大人照看著免得出大事,比方瓜媽有一段時間看著四個小朋友在那邊玩水,就有人腳滑跌個半身濕,換個衣服後沒事又趴趴走。

中間一度換手,我陪著弟弟蹲在石頭上拿小勺子玩水,看他明明要往前潑水結果變成往上潑水,總是搞得自己一身濕就覺得小孩真是有趣;石頭穩固不會動,只是表面不平整,小朋友重心掌握還沒有很好,加上潑水動作很大,一直看他搖搖晃晃,我想到一件事...



========代表回憶的分隔線========

三個多月前一起去玩水,在池邊一個瞬間不注意,弟弟已經一頭栽在水裡面呈大字型屁股朝上,身體不動,那紅色泳褲想起來怵目驚心。

瓜媽反應迅速驚人,一把拉住他的腳拖上來,還好還是活的,我趕忙抱著他連連拍背,看看有沒有進很多水,邊哭邊嗆,看起來無大礙,我們父母倆表面鎮定頻頻安慰小瓜兄弟,其實自己都快嚇死了,如果距離再遠一點,或者再拖久一點,情況不堪設想。

>>瓜媽記錄 - 20130731瓜次郎淹水記<<

========代表回來的分隔線========



於是我移進到他旁邊只有一小步的距離,打開所有精氣神開關進入警戒狀態,池水不深,但對弟弟這小個頭還是有很大的危險存在。

果不其然,就在某個我離開視線的瞬間,就聽到咚一聲,回頭一看又是頭先栽到水裡面,趕快一步進一把撈,起來滿臉污泥,邊哭邊嗆水。

又來一次,不過這次提前準備,算是在掌握之中。





生活處處是危機,所以要把小孩綁起來嚴密看管不給受傷嗎?

還是可以在來得及救援,承擔得住後果的情況下,給小孩親身經驗,順便給自己練心臟?




郭老師說,你不在他旁邊給他嘗試,反而諸多限制,他越要趁你不在的時候自己偷玩,到時候旁邊沒有人可以救援怎麼辦?

參加共學團一個多月,我們目前選擇以後者的態度陪伴小孩,包括家裡的剪刀尖銳物,或者機車的排氣管,在不至於受傷但有感覺尖尖的、不至於燙傷但是熱熱的,讓小朋友用身體感受到萬一可能發生的狀況,而不是用言語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這種以言語傳遞資訊的方式,是沒辦法充分完整被小孩理解的。

這應該是我們的進步吧?






救起來洗刷完畢之後,不知道到底消耗了哪些腺素,只覺得肚子特別餓,還好一早買了一包蛋糕邊,自己囫圇塞了一堆,弟弟卻對平日最愛的巧克力口味沒有興趣。
(感謝Mandy阿姨的照片)








回程試探問了句:

「下一次還要去水邊玩嗎?」

「嗯」用力點頭

「只有你自己在水邊會有危險,你想要玩的時候要請爸爸或媽媽在你身邊可以嗎?」

「嗯」用力點頭






現在回想當時是全憑反射去完成救援動作,思考派不上用場,所以必須提早卡位預防,腦內事先模擬一遍事件發生的處理狀態,這樣事發時身體會在最短時間內藉由快取記憶體的暫存完成一連串的指令。




離開前回頭看看那今天掉過兩個小孩的溝渠,裡面有條大錦鯉狀似漫不經心游來游去,我們開玩笑說,今天兩次抓交替都沒成功,牠晚上可能會被主管修理。




後記:

弟弟回家又從床上摔下來敲到頭
跟哥哥打架被打到嘴角流血
然後又好像沒發生過什麼事情,大氣像個野猴子,看來我要提早準備講孫悟空的故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