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夜晚及「翻譯」練習
今天共學雖然沒有團體討論時間,但我有跟丸丸媽媽聊到最近的狀況,其實昨天(週日)晚上我已經整個人都呈現很弱很無力的狀況,對孩子們也很沒耐心,只能悶著頭勉強應付,因為上次共學回家後那晚整個失序,後來這幾天我都在思考和自責中度過,今天她花了點時間幫助我澄清一些困惑,加上今天在共學時看著孩子們的表現,讓我今晚又有勇氣面對兄弟倆的衝突,還能有耐心的去化解,感覺有找回自己一點點,我想這是就共學的力量吧!
上週四在客家文化園區共學,那天發生阿備和瓜次郎先後掉入水塘裡的事件,瓜次郎年紀小個子也小,倒頭栽入水驚嚇眾人,幸好瓜爸在旁邊立刻撈起來,也有備用衣褲全身換乾爽,本以為這樣的一天就夠精彩了,結果並沒有~~共學結束後,我們夫妻倆的手機都沒電了,又沒戴手錶習慣,時間掌握得不好,匆忙趕回去幼兒園接到小瓜回家,回家之後的那個夜晚簡直像一場惡夢般,小瓜和瓜次郎兩兄弟不停的打打鬧鬧,平時個性算不錯的小瓜,那天特別的不講理,請他做任何事都不大配合,卻又特別愛撒嬌黏著我和吃醋,對弟弟也特別兇,有時弟弟只是不小心輕輕碰到,他就大力打回去,甚至後來弟弟只是走靠近沒有任何接觸,他就防禦性的先出手推他,力道之大,弟弟也曾被他推到險些跌倒,想當然無論哪種推打都引起弟弟強烈的反擊、尖叫、哭泣,後來變成原本他也無意去碰哥哥的,卻因為看到哥哥開始有防禦性的舉動,他就真的過去打哥哥了!兩人想玩對方手上的玩具也完全不說什麼借我好嗎這些話,直接搶了再來追打、哭鬧、尖叫,整晚為了擺平這兩兄弟的紛爭,全家大人都疲累不已。
兄弟倆晚餐時我離開現場去照顧小花瓜妹妹,總算覺得稍微喘口氣,後來瓜爸連著外出兩趟去倒垃圾和幫我買晚餐,什麼時候變這麼勤勞了?我想也是要喘口氣吧!(那就辛苦阿公阿嬤了~~@@)
沒多久,小瓜在樓下欺負弟弟被阿嬤發現,自知理虧逃來樓上找我和小花瓜妹妹玩,想說他和弟弟分隔也比較好,就讓他待在我身邊,好不容易將小花瓜妹妹解決(洗澡更衣、餵飽、打嗝、便便洗屁股、哄睡),我終於可以放心的準備吃晚餐時,原本在樓下已經說吃飽的小瓜,忽然又說肚子餓,只好將瓜爸特地外出去買給我的愛心餛飩湯分給他喝,我知道他通常都是好奇大人吃的食物,也帶有點撒嬌、想要做和大人一樣事情的意味,因為已經吃飽了,大概就是淺嚐幾口罷了,所以就讓他喝,我先吃點別的食物止饑,不過我這天身體不舒服,本打算以熱呼呼的餛飩湯當作主食,沒想他一口接一口,竟把整大碗餛飩湯喝到只剩一個湯匙滿,弟弟這時候上樓來,看見了也說要喝湯,於是也讓他嚐嚐,當然輪流喝不到兩口,兩兄弟又搶了起來,我把整碗只剩泡爛的餛飩從他們手中搶走,含淚吃了半口,就拿去廚房交給正在洗碗的老公,請他把剩下的吃完,我已經沒食慾不想吃了。
再後來他們又為了細故打了起來,而且不知道為什麼這回殺紅了眼似的,我在旁邊喊著不要打他們都聽不見也停不下來,看到弟弟的嘴角都流血了,我實在是氣瘋了,抓起小瓜的手打了三下,然後弟弟的手打一下,(因為是哥哥先打弟弟)兩人終於都停住,然後都大哭!爸爸趕過來瞭解情況,先把弟弟帶開,後來由他負責弟弟洗澡和陪睡,小瓜仍留在我身邊。
我知道我板著一張臉一定很難看,我也知道我不應該打小孩的,其實我的手好痛、心也好痛,但這些內在情緒小孩子可能不會瞭解,我知道他現在又累又委屈又難受,哭著巴望著我去安慰他,我把他拉過身邊一手環抱他,一手摸著他被我打的手,告訴他因為我很生氣他一直打弟弟都聽不到我講說不要打了,弟弟已經被他打到受傷了,不可以這樣,再問他打弟弟的原因,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我之前看到是兩人都想站在我身邊,擠來擠去最後就出手了!),我就跟他說,以後可不可以我說「停~不要打!」的時候,你和弟弟都要停下來?他默默的點點頭。然後再告訴他我還生氣他把我的晚餐熱湯喝光了,如果他沒吃飽的話,應該在樓下的時候繼續吃晚餐,而不是來搶我的晚餐吃,這樣我的肚子會很餓,都沒東西吃了。聽了我說這些話,他只是點點頭。
接著幫他洗澡時,我再問他知道為什麼剛才我會打他和弟弟嗎?他說不知道,我就告訴他,因為那時候他們兩個在打架,都不聽我講的話,我很生氣,為了要讓他們停下來,我就打了他們的手,可是打人是不對的,所以媽媽做錯了,我以後不會再打你們,可是希望可以想到一個辦法,可以在你們兩個打架的時候不用打你們,你們就會自己停下來~~但是我現在還沒有想到好辦法,你可以幫我一起想一想嗎?小瓜點點頭,但沈默不語,最後在我們離開浴室之前,他身上包著條浴巾,伸出肉白的手抱住我的腿,他說:「我愛妳。」我蹲下回抱他說:「我也愛你。」(淚~)
(原本後面還要接上「所以我才打你,讓你停下來不要再把弟弟打傷~~」這些話,一個轉念我停住,「我愛你,所以我才會打你」,這不是家暴形成的邏輯嗎?這樣孩子從我身上學到的,等於打就是愛的表現,以後他會用打來表示他的愛,真是太可怕了!幸好我沒有說出口。愛他就是愛他,沒有任何的但書才是。)
終於在孩子們都入睡之後,我能夠真正的冷靜下來面對自己,想到自己剛才發瘋般的抓著孩子的手打下去,感覺真的很可怕,我已經好久沒有動手打孩子了,尤其參加共學團之後,「不打、不罵、不威脅、不恐嚇」的宗旨時時刻刻冒出來提醒自己,費盡心思用各種方法和溫合理性的態度來和孩子們溝通,到底是什麼讓我今晚失去理智、神經斷線?
首先是小瓜這天情緒特別不穩,總是需要我特別的處理,原因呢?這時候仔細一想,似乎是有跡可尋:第一是因為我比平常晚了將近半小時才趕到幼兒園去接小瓜放學,可以明顯感受到小瓜有些不開心(從平常大約前五名被家長接回的小孩,那天變成倒數五名被接回~~),我那天竟然傻傻的跟他說不好意思,因為我們今天有去參加共學有點事情耽誤時間,所以比較晚一點點來接你~~想當然他更不開心的問了一連串問題,什麼是共學?去哪個公園?為什麼不是去上次那個?為什麼要去?為什麼妳和弟弟妹妹爸爸可以去參加?我也想要去,我不想上學,我不喜歡妳這麼晚來接我~~耐心的回答和安撫他之後,我還很白目的跟他說弟弟今天掉進池塘水裡,好可憐喔!這是第二個造成他情緒不穩的原因吧!沒能去比較好玩、比較自由的共學就算了,弟弟竟然掉進水池裡~~所以他比較可憐,比較需要照顧嗎?這樣一想,小瓜的心裡有多不平衡呀!難怪整晚都對著弟弟發脾氣,只是怕大家都對弟弟特別好吧!
再來是我這天的情緒乘載量接近臨界點了吧!弟弟在七月底時已經掉入水池一次,這天又一次,兩次都是整個人掉進去,兩次都是剛好有大人在旁邊立刻救起來,無大礙但是驚嚇程度不小,雖然這天在場時半開玩笑說我早有預感他今天可能會落水,所以衣服帶得很夠,果然發生了!可是我其實還是很害怕失去他或任何一個孩子啊!愈害怕的事似乎愈容易發生,這天一到現場看到無邊欄的水池,有跳石過河的場地設計,我和瓜爸就已經心生警惕了,然而再怎樣小心謹慎,意外終究發生,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弟弟最近的情緒起伏很大,也許他就是這樣易悲易喜、易怒易樂的人,好不容易這幾個月帶在身邊,感覺與他的距離拉近不少,他開始會喜歡待在我身邊、問我事情、找我玩、請我幫忙、讓我幫他洗澡等事情,我也開始瞭解他的個性,開始抓到與他相處和溝通的訣竅,但是最近幾天開始有點不一樣,他會故意去作弄一下、挑釁哥哥,然後跑掉,有時情緒在很極端的時候(很高興或很憤怒)的時候,他會忍不住去打一下哥哥或妹妹,之前與他的溝通就是先同理他的心情,然後再陳述他造成別人不適的事實給他聽,他多半能夠理解,也會主動認錯然後向對方道歉,但最近他似乎已經知道我要跟他說什麼了,在我開口之前就跑得老遠的,不願再過來聽我說話,因此被打的一方(哥哥)通常就更不高興、哭更大聲,很令人傷腦筋呀!
還有就是我這天剛好生理期,身體有些不舒服,一天共學後的疲累加上下午天氣變得濕冷、衣服穿得不夠暖,總總生理上的不舒服,全寄託在那碗熱呼呼的餛飩湯上,因為這晚家裡沒有準備晚餐,孩子們以麵包、水果、餅乾等食物餵飽,瓜爸知道我不舒服,即使他也疲累煩躁,還特地跑一趟去買回來慰勞我,而他自己也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的吃頓晚餐,如今我所在意的那碗餛飩湯竟被小瓜喝光,還因此而引起兄弟爭執,我生氣自己怎麼沒有保護好那碗餛飩湯呢?既然這麼在意,為什麼要任由已經吃飽的小瓜把湯喝掉?為什麼要為了等他喝夠了自己把湯匙放下而任由餛飩在裡面泡爛難吃?為什麼沒有好好的跟他溝通?為什麼懶惰沒有動手分出一小碗給他就好?為什麼我期待他像個大人一樣理解我的飢餓而意思意思喝個幾口就放下湯匙?難道媽媽就一定要無條件的將自己最需要的東西全部讓給撒嬌想要的孩子嗎?
丸丸媽媽有提醒我,雖然當下我有跟小瓜「討論」打手體罰這件事,但是,都是我在說,不確定小瓜聽懂多少,他點頭不代表真正的認同,很有可能他知道只要點頭我就會比較高興點,只要點頭就對了,因此他點頭。只有一方在說話,不算是「討論」,是我在宣布事情而已。這一點我真要好好改進啊!
另外一點要注意,我要求小瓜許下承諾「以後聽到媽媽說『停~不要打!』的時候,你和弟弟都要停下來。」,對於小瓜來說其實是很大的壓力,因為有時孩子在當下非常憤怒或危急的情境裡,不一定會記得自己承諾過的事,可能會先回擊以保護自己,然而之後大人再去提醒他「你不是答應過我的嗎?」對他來說可能會使他覺得非常自責或內疚。我想到小瓜的個性其實有些退縮,是不是我時常忘了他只是三歲小孩?一邊期待他長出可以保護自我的能力,一邊又期待他記得並履行答應我不打架的承諾,對他來說這樣的自我協調真是有點太難了!
再來是二個孩子動手打架時,最好是大人一邊一個抱開,想辦法將他們分開,保護他們、避免他們互相傷害,回想當時,由於只有我一個人在場,爸爸在廚房洗碗,無論我先去抱哪一個人離開,對另一個人來說都是另一種傷害,要及時介入處理還真是是需要點智慧,也許丟個抱枕到中間讓他們去打嗎?
不過丸丸媽媽提到她的經驗,通常在孩子們紛爭剛起時,就去介入、幫忙翻譯,這樣孩子們會學習到正確的溝通方式,日後當他們的詞彙表達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就可以自己去溝通,減少動手發生的頻率了。
而「翻譯」是需要技巧的,例如小瓜說:「我不想跟他玩。」我可以跟小瓜確認原因後,再「翻譯」給弟弟聽:「哥哥說他現在不想跟你玩,因為他只有一台車,現在故障要修理喔!」弟弟說:「可是我想跟他玩耶!」我與弟弟確認後再「翻譯」給哥哥聽:「可是弟弟現在很想要你陪他玩球的遊戲耶!」......這樣可以延續他們之間有效的溝通,也能達成一個協議或結論,例如哥哥什麼時候會把車子修好,就可以和弟弟一起玩了,弟弟可以先借哥哥的飛機來邊玩邊等。
今晚,關於「翻譯」這件事,我又現學現賣一番,他們兩個也是一度動手,起因仍是弟弟沒來由的就想打一下經過身邊的哥哥,哥哥連續被作弄幾次就哭了,阿嬤要弟弟去跟哥哥說對不起,弟弟一溜煙逃走,阿嬤在旁搖頭說:「這個弟弟真是有夠壞!真是壞蛋!」我放下手上的小花瓜給她去地上練爬,先輕聲跟阿嬤講不要在小孩面前這樣說這種貼標籤的話了(稍晚阿嬤私下回應我說感謝我提醒她這點,她也有跟阿公講這點要改進),然後問弟弟動手弄哥哥的原因及如何讓哥哥不要傷心了,弟弟決定去拍拍哥哥的背表示秀秀(安慰)一下,動作雖然粗魯,但我向小瓜翻譯弟弟行為:「弟弟說他很無聊,想要碰你一下比較好玩,但是這樣讓你覺得不舒服,他知道了,所以幫你拍拍秀秀一下。」小瓜就接受了,而且我後來加入搔癢,大家玩成一團。後來還有好幾次,我都警覺性高的在他們剛要出手時就也伸出手去阻止,(真不明白我以前怎麼只會開口喊:「不要打!」)然後向雙邊進行「翻譯」,化解了幾次衝突之後,感覺兩兄弟的感情似乎比較好了耶!其實幾次翻譯都不長也不難,但是讓他們瞭解清楚雙方的意圖和想法之後,原本有點緊張的氣氛都會變得融洽起來,希望他們可以慢慢學習到這樣的溝通方式,也希望我的翻譯功力愈來愈高深,其他家人也可以慢慢練習「翻譯」這個技巧。
丸丸媽媽也提醒我多多注意弟弟為什麼沒來由的會想打別人,或是在情緒極端時會想打人的行為,也許這是他想要表達最近我與他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一些情緒累積所導致。我想也許有可能,只是發生的事情如何與「打人」反應作連結,我還要再想一想,日後有進展再來紀錄分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