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1〗是朋友的話,就...


這幾週,三個小孩在睡前都能在九點左右乖乖進房間,一方面是有冷氣比較涼(開一台吹五個滿划算),一方面東摸西摸小玩具或巧虎書,拿枕頭打來打去消耗殘餘體力,相較於之前看超人機器人聖鬥士影片到十一二點,明顯有點『變化』,沒有強迫九點趕上床,是想到我跟我爸都可以熬夜玩電腦了,有什麼資格趕小孩,至於用『變化』取代『改善』,也是一樣不想一廂情願訂下大人的標準評斷小孩。


之前在旁邊陪看影片,間歇性口頭誘導你累了該睡了,他們聽力自動切換不為所動,不過只要超過十點半之後,小瓜就會先自己喊累了拎著寶貝破枕頭進房睡,偶爾弟弟死撐不肯動但一直揉眼睛,也能透過語言的推拉,願意暫停影片隔日再看,安靜地被我抱進房。

最近提早進房了,在床上跳來跳去的躁動,到安靜睡著的中間,需要一點時間與節目來醞釀平撫,於是嘗試著搬出我聽過的古老故事,加上他們腦海中有的具象資料庫,開始講起來:

『以前黃帝跟蚩尤各帶一大群人打架,打架的原因是因為搶地盤,搶地盤就像小瓜這一塊是你的位置,弟弟這一塊是你的位置,你們都還想要更大的位置,就去佔對方的位置,然後就打起來了...』

『哪吒打死龍王他兒子,也就是龍王子之後,還一腳踩在他頭上,抽出他身體的一條筋當作腰帶,就是這邊(亂捏亂搔癢)』

『那個樵夫哭了半天,突然間從水底冒出了一個女神,女神就像你們看聖鬥士最後的雅典娜那種打扮...』

『那個小孩半夜在破屋子裡很無聊又有點害怕,就拿出他最愛的筆在牆壁上畫出一隻又一隻的貓,有黑貓就像咖啡,有黑白貓就像麻糬,有黃貓就像就像竹東的布丁(都是瓜媽的貓)...』

『唐三藏說悟空你又隨便打死人,為什麼都講不聽,於是開始念哇拉哇拉哇拉(表示緊箍咒,同時一手框著一個人的額頭收緊)...』

『那時候的皇帝啊年紀很小,頂多就比小瓜大一點而已,這樣的小孩是要叫他治理什麼國家啦。』

有些段子反覆講幾次之後,到關鍵處兩兄弟表情就會笑逐顏開然後幫我接下去:

『有好幾隻大蜘蛛黑夜中慢慢靠近了唐三藏,眼看就要把他抓來吃了,這時候...』
『碰!一個棒子敲下去!!』弟弟手舞足蹈
『對對,是誰來了?』
『孫悟空來了!!』弟弟大叫

很可惜目前劉關張吸引力還不夠(可能相對神話故事來說畫面感不強),不然以新版的三國演義影集,裡面有很多人性化的小段子很棒。

瓜小妹對長一點的敘事還沒辦法很專注,所以聽一聽就滾去黏媽媽,剩下瓜兄弟在聽。

拉拉雜雜扯了一堆故事,沒想到也算是鋪梗。

一開始只是單純把我記得的故事拿來墊檔,後來講到一半,覺得可以植入一些東西,大概像是講好處不講規格,講故事不講道理,給人家想要的,不是給自己想給的(其實也是自己想給的,加點包裝就是了),於是後來:

『媽媽說家裡又沒有錢了,叫傑克再去拿點東西,傑克覺得上次已經偷拿了,這次還要再去嗎?但是媽媽一直說再拿一點就好,只好聽媽媽的話再爬上去一次...』『巨人很生氣,說原來上次就是你偷拿我的東西,一路追過來...結果巨人就這樣摔死了,傑克覺得好像怪怪的(抓著胸口),他去偷拿巨人的東西還害他摔死...』

『小女孩有一天終於忍不住,趁老闆不在的時候去偷拿了那雙鞋子,可是她不認識字,旁邊的牌子寫著,這雙舞鞋不賣,因為它有危險的魔法...她覺得這雙紅色的舞鞋穿在她的腳上真的是太漂亮了,她一直跳一直跳好高興,後來有點累想休息但怎麼停不下來,原來她偷拿的鞋子有魔法會跳不停可是她看不懂牌子上面的字...』

瓜兄弟已經可以聽『非』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所以我慢慢會讓故事在某個點就斷掉結束,留點懸念,不作過多評論因為他怎樣所以怎樣,你們不可以這樣,這兩個已經聰明到發現我轉換成說教模式時,他們就會轉移注意力去玩別的。

有時候是亂牽:

『傑克從巨人那邊拿的生金蛋的鵝,就像上次看靴貓卡通那個樣子,中國以前也有個故事叫殺雞取卵...』

『日本的故事是小孩子從桃子蹦出來,中國的故事是猴子從石頭蹦出來』

『於是桃太郎叫猴子去把燭火都滅了,叫狗在山洞口汪汪大叫,這時宿醉的鬼在黑暗中嚇得亂跳亂撞,桃太郎又叫雞去亂飛亂抓...』突然覺得這個段子好像不萊梅的音樂家...



今天做了個實驗,主要是瓜兄弟近期遇到的狀況:

【摘自瓜媽FB】
最近實在很常聽到他們用"朋友"來勒索對方,在家裡小瓜和弟弟也常在交換玩具時用一句"你是不是我的朋友?"來試探對方,說勒索似乎很嚴重,但其實是在尋求同儕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只是我覺得朋友的定義不僅止於此,每次聽到這樣的對話都不舒服,不知道大家的看法或意見呢?


於是今天在講故事前的空檔,趁他們拿著奶瓶在喝睡前奶不能還嘴的時候,搬出我國中的一段事情,縮小生理年齡,加大心裡年齡,一樣只拋問題不幫結論:

『我應該是七八歲的時候,就是比小瓜再大兩歲,有一天下課跟同學走回家的路上經過商店,那時候沒有叮咚便利店,我們都很渴,但身上都沒有錢,商店門口都擺著很多飲料,你們猜我同學做了什麼事情?』『他很快拿了一罐飲料放在衣服裡,叫我趕快一起走掉,我嚇一跳不知道他在幹嘛,後來他喝完了,叫我也去拿一罐自己喝,我說我不敢,他說如果是朋友的話就要做一樣的事情,我就在想這樣對嗎?』
『後來我覺得不太對,就沒有去拿,後來也跟這個朋友越來越少聯絡了。』

『我在想如果是好事的話,比方說前面有人跌倒了,朋友說我們一起去幫忙吧,這樣好像就可以(弟弟認真點頭),但如果是偷東西,好像不是對的,這樣朋友還要一起作一樣的事嗎?』
這一段他們聽得很認真,沒有太多回應,有可能正在理解或思考。

還原當時,其實我已經是國中生了,當時同學偷完一罐鋁箔包我還有喝兩口,倒是沒有再回頭,不能確定的是,如果他當時真的用義氣情感綁架,我會怎麼做。

總之睡前這段時間,暫別坐在一起卻看各自的電腦螢幕(我有雙螢幕最高同時開三部卡通一個網頁給四個人看,當然聲音亂七八糟),嘗試用故事模擬現實遇到的疑惑,希望能讓他們覺得類似情況很多人遇過,心理不孤單不害怕,說完故事才會回頭查查故事的原文也算個收穫。



喔還有,

是朋友的話,看完就幫忙按讚(這樣對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隨機文章